现在很多的海外车型都会引进到国内来售卖,进口车型的国产化也慢慢成为了很多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计划之一,有的说是丰富产品线,有的说是拉低准入门槛,反正都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买到想要的产品(厂家更好的赚消费者的钱)。而“减配”、“阉割”等词就跟着“引进”国内汽车市场了。
经常被问起,国产合资车真的会按照全球车标准设计吗?中国人买到的车和国外一样吗?答案当然有很大不同,而且在安全上的减配,你可能是看不见的。
刚开始把后独立悬架变成非独立悬架,接着就把ESP取消,再把安全气囊拆掉两个,最后连后防撞钢梁都扔了。国外的那些大排量车型、柴油车型更是难得一见。搞笑的是,以前却很少有人注意到。
现如今消费者的心态变了,开始和国外的市场进行对比,开始意识到这些被减配置的重要性,开始不买账,甚至开始责问,这到底是谁在搞鬼? 第一个受到质疑的是汽车的直接生产者——车企。
1、车企
车企或者说汽车厂商,从根本上来讲它是一个商业机构,其次它才是一个汽车研发和生产商。也就是说,无论它的技术有多先进,生产的汽车有多好,都是利润至上的。
中国消费者单方面注重车辆的空间、配置、舒适性,车企会觉得大家不关注那些安全配置,我把车做得更大,更豪华,自然有人买。而且这些安全配置国家又没有硬性规定,我选择不安装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,获得更大的利润,也可以降低价格,让车价更有竞争力。
2、国家政策
在国外,很多发达国家对汽车排放、车内环保、安全配置的要求相当高。但是与其相比,国内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。于是各个厂商开始钻空子,降低了钢材强度,省去了ESP,省去了安全气囊,甚至省去了后防撞钢梁。